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舉行《紅色官窯·湘之潤》新品上線
暨探索“非遺”走進市場的金融之道座談會
9月9日,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紅色官窯·湘之潤》新品上線暨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市場的金融之道座談會在湖南省湘江美術館順利舉行。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帆,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文化部藝術品評估委員會專家 田申,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湖南省工藝美術研究所所長梁湘永,《青瓷》作者、著名拍賣師浮石等領導及嘉賓應邀出席。今年的9月9日是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逝世40周年紀念日,本次代表著當代中國制瓷工藝最高水平、被海內外收藏界稱為“紅色官窯”的新版“毛主席專用瓷”——毛瓷杯在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的正式上線,也是向毛澤東逝世紀念日獻禮。
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董事長彭亮與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共同見證產品上線
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副總經理邵光振先生致歡迎辭
藝術品電子盤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再增新品
在上線儀式現(xiàn)場上,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重點推薦了本次上線產品《紅色官窯·湘之潤》毛瓷四季杯,并表示對該產品的前景十分看好。
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盛贊藝術品金融模式
隨著《紅色官窯·湘之潤》的正式上線,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電子盤線上總產品數(shù)達到45支,這也是華強平臺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上線的第二只藏品,是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為擴大文交行業(yè)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的影響力作出的進一步探索。
湖南省政協(xié)委員、湖南馨品吉文化公司董事長李娟作產品推介
毛瓷專指毛主席用瓷,是1974年為慶祝毛澤東主席82歲生日壽宴專門燒制的釉下手繪雙面花五彩瓷,特制了月季花、芙蓉花、菊花、梅花四季花卉。被譽為“紅色官窯”。2008年,醴陵釉下五彩瓷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市場總監(jiān)涂志(右)頒發(fā)《紅色官窯·湘之潤》上市紀念獎杯
本次上市特供的30060個“毛瓷杯”由中國陶瓷大師黃小玲監(jiān)制,集醴陵陶瓷手藝人之力精彩呈現(xiàn),原材料采用標準之《和李一號》瓷泥,有色金屬礦物質研制,手工磨成的色料,瓷質細膩,釉下五彩畫面繪于泥坯之上,釉面之下,經過1380℃以上高溫燒制,使其看得見、摸不著、瓷質潔白細膩、釉面晶瑩潤澤,花面高貴典雅,是不可多得的收藏瑰寶。
敲響上線金鑼
“非遺”嫁接互聯(lián)網金融,探索發(fā)展新模式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加重要,它包含著難以言傳的意義、情感和特有的思維方式、審美習慣,也蘊藏著傳統(tǒng)文化的最深的根源。作為文化藝術品電子交易行業(yè)內的領軍平臺,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一直致力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互聯(lián)網金融的結合探索新的發(fā)展方向。
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市場的金融之道座談會現(xiàn)場
在“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市場的金融之道座談會”上,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帆表示,當前,“跨界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已成為文化產業(yè)發(fā)展的新路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創(chuàng)新文化產業(yè)業(yè)態(tài),促進文化與金融產業(yè)的進一步融合也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機遇。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張帆(中)表示看好非物質文化遺產與金融結合的模式
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董事長彭亮女士稱,華強平臺始終以努力傳承中華文化為己任,秉著客觀、公正的立場,維護公平、公開的文化藝術品交易環(huán)境,助力中華民族燦爛文明的進一步騰飛。此次“紅色官窯”藝術品上市致力于藝術品金融化,開啟非物質文化遺產醴陵釉下五彩瓷嫁接互聯(lián)網金融的新歷程,真真實實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進尋常百姓家庭。
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聘請王林教授為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經濟學家、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王林教授分別做主題分享,與會嘉賓針對“非遺”與金融融合的發(fā)展方向及模式展開了熱烈討論,稱贊華強在文交平臺首創(chuàng)非物質文化遺產板塊是獨辟蹊徑的做法,也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一大舉措。當天,王林教授現(xiàn)場接受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聘請,成為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專家評審委員會委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黃小玲分享毛瓷杯制瓷工藝
據(jù)悉,華強藝術品交易中心與灘頭年畫、醴陵陶瓷的合作,將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恢復與發(fā)展,將團結各方力量,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創(chuàng)新之路,使中華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文化的舞臺上更加熠熠生輝。
現(xiàn)場嘉賓云集,各抒己見